您的位置:首页>要闻 >

感受苦聪人的“一步千年”

2023-08-22 16:09:4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张普忠(左一)带领妻子和孙辈出门准备进山。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张普忠为孩子们找到一种野果。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摄

张普忠和家人在芭蕉叶棚子里合影。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摄

张普忠(左二)给孩子们演示以前的苦聪人如何搭建房屋。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摄

2001年11月拍摄的云南省金平县者米乡下纳咪村苦聪山寨崭新的石棉瓦房。新华社记者 蔺以光摄

张普忠的小孙女张丽红和孙子张伟军穿着芭蕉叶“衣服”在芭蕉叶棚子前留影。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摄

金平县者米乡一处苦聪人搬迁定居的村庄。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摄

张普忠和家人在新居合影。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摄

趁着暑假,70岁的张普忠老人决定和老伴王素英一起把孙子孙女带到山上,带回到60多年前他居住的山寨,带回到丛林中的生活。

“知道过去怎么苦,才知道今天有多么幸福。”张普忠说。

张普忠是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县者米乡下新寨村上纳迷村小组村民,苦聪人。苦聪人意为“高山上的人”,是拉祜族的一个支系,目前有3万多人,主要居住在云南镇沅县、金平县等地的哀牢山区。

上午10点左右,沿着蜿蜒曲折的小道,张普忠一家向丛林深处进发。

20世纪50年代初,苦聪人仍然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在国家派出的工作队耐心劝说下,苦聪人陆续搬出森林。从沿袭千年的游猎生活到定居,苦聪人的命运实现了惊人一跃,生活有了很大改善。

“来,我们一起搭个房子,苦聪人以前在森林里住的房子。”张普忠招呼着老伴和孩子。不一会儿,一个简单的窝棚架子就搭好了,在“屋顶”放上芭蕉叶,再在“地板”上铺满芭蕉叶——芭蕉棚子就建成了。

“以前我们住的棚子比这个大一些,七八口人住在里面,拿茅草或者树枝一小格一小格地隔出来。”张普忠说。

告别了原始部落的生活之后,苦聪人依然面临众多难题,贫困是其中最难的一个。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战在哀牢山深处打响。2019年,包括苦聪人在内的拉祜族群众如期实现整族脱贫。

2021年,张普忠一家用约17万元盖起了一栋两层的钢筋水泥小楼。今日苦聪山寨,村民用上了沼气和电灶,普及了智能手机,住上了砖混楼房。

下午快两点的时候,张普忠带着有些疲惫的孩子们踏上了归途。这片陪伴了苦聪人数千年的森林,目睹了苦聪人扶老携幼,迈步走向从未曾想过的新生活。

(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费茂华)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