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要闻 >

温州,让更多产业工人由工变匠

2023-08-12 19:38:18    来源:浙江日报

原标题:打通技能晋升通道,成立劳模工匠产业人才学院……(引题)

温州,让更多产业工人由工变匠(主题)

浙江日报记者 叶小西


(资料图片)

8月10日,温州市劳模工匠产业人才学院成立,10名劳模工匠成为学院首批劳模工匠导师,用他们的经历、成长故事、奋斗历程,为青年学子诠释劳模精神、工匠品质和奉献精神。

同日,温州劳模工匠馆开馆。这是温州第一家集劳模工匠事迹宣传、史料展陈、交流学习、社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劳模工匠主题展馆,让观展者零距离感受匠心坚守。

温州聚焦产业工人由工变匠,力求让产业工人更有获得感。这传递出怎样的信号?浙江日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产业振兴离不开产业工人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进新型工业化,意味着技能型产业工人的发展机遇将更多、舞台将更大。让更多产业工人由工变匠,是时代的呼唤,更是现实的要求。

看过去,温州,百工技艺,巧匠辈出。走进温州劳模工匠馆,映入眼帘的是一个超宽曲面显示播放屏,展示的是一批批劳模工匠,他们如同瓯江的一朵朵浪花,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在各自熟悉的领域,深入钻研,追求精益。

看当下,作为靠民营经济起家、立家、发家的城市,温州民企数量比重和民营经济对GDP贡献比重、工业增加值比重、从业人员比重、税收占比均在90%及以上。当前,温州正全面推进“四大振兴”,把产业振兴作为发展的核心所在。产业要振兴,没有理由不把目光投向这座城市数以百万计的生产服务一线劳动者。

近年来,温州高度重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通过成立新时代温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协调小组、构建“五个一”劳动和技能竞赛体系等举措,不断激发企业内生动力,涌现出一批非公企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典型。截至目前,温州全市技能劳动者总量达161.2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40多万人。

打破成长天花板

记者发现,产业工人自身也有提升技能的意愿,但如何提升、跟谁学习、谁来“买单”等问题,困扰了他们的成长。

对此,已有不少温州企业通过鼓励技能人才发展、激发技工队伍活力,开启了员工和企业的双向奔赴。以华峰集团为例,该企业探索实践“八级技工制”,建立从一级到八级的晋升阶梯,打通一线产业工人技能晋升通道,评定范围扩大到集团内5大职类、16个岗位,并将年收入从最高50万元提高到100万元。被评为八级工,需要15年工作年限,至少传帮带三人,还需通过不断钻研,掌握关键操作技能,创造公认的先进操作方法或改进操作模式。目前,华峰集团已有20位一线技术工人通过“八级技工制”评定。

不仅如此,着眼于产业工人全周期职业成长,温州还聚焦数字赋能,开发推出“产业工人成长在线”平台,围绕产业工人成长过程中的不同场景,打造多元评价、跨场景应用的数字服务平台,推动线上数据要素与线下资源要素的高效协同,构建一体化产业工人成长精准服务应用。

“对我们产业工人来说,技能就是立业之本,多亏了技能大赛,让我的干劲更足了。”奔腾激光(浙江)股份有限公司激光器装配工陈亮告诉记者,通过“产业工人成长在线”平台的技能培训和考核,有10多年工龄的她从中级工晋升到高级工,薪资比去年提升近10%。

通过温州的探索实践,我们可以看到,打破技术工人成长“天花板”的,既有工资收入的“钱景”,还有更具前景的晋升通道。

让劳模工匠有为有位

弧型抽芯机构、卡簧级进成型模具、全自动退螺牙的注塑模具……浙江恒田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郑荣芬的这些创新发明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在温州,像郑荣芬这样驱动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还有很多。

“温州民营经济发达,是传统制造业大市,也是产业工人集聚地。去年,全市命名表彰市级技能带头人97名、培育浙江工匠56名。”温州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让劳模工匠享礼遇、有为有位。接下来,温州要把“路线图”变为“实践图”。

让劳模工匠有实惠。温州将进一步完善权益保障政策,聚焦劳动报酬、社会保障、安全生产等技术工人“关心事”,落实人才薪酬、住房、子女入学等多方面政策举措,让产业工人在温州有奔头、有干劲。

让劳模工匠有作为。今年,温州将继续广搭技能提升平台,助力产业工人成长;深化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创新探索职工成长型社会改革试点;着力打造引才聚才新高地,不断加大温州对全球、全国优秀产业工人的吸引力。

让劳模工匠有影响。温州探索推进劳模工匠产业人才学院建设,高标准培育新时代温州工匠。依托温州大学、温州理工大学等,推动首批五个劳模工匠产业人才学院建设,培育一批塔尖人才、培养一批塔基人才、选树一批劳模工匠产业人才,在全社会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良好氛围。

关键词:

相关阅读